袈裟和僧衣的种类
编辑:互联网 更新于:2018-3-28 阅读:
‘三衣’之外,还有一种叫做‘金襕袈裟’或‘金缕衣’的;这种‘袈裟’实际上就是‘大衣’的一种。不过它的质料珍贵,是用金缕织成的。这种‘金缕衣’的来历,说法不一。据禅林象器笺‘服章门’引中阿含经说:‘金缕衣’是佛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,献给佛的‘袈裟’。另据菩萨璎珞经说:‘金缕衣’是用天人福盖献给佛八万四千金缕,所织成的‘袈裟’。
以上所介绍的种种‘袈裟’,都是出家僧尼们所著用的‘法衣’。除了那些之外,还有一种叫做‘缦衣’的‘法衣’。这种‘法衣’,是用大块整幅布料制成,它是给出家还未受戒的‘沙弥(尼)’,和受过‘在家戒’的男女居士们著用的。因为他们都还没有受过出家‘大戒’,不堪‘为世福田’。所以他们著用的‘缦衣’,不能裁缝‘田相’。又沙弥辈不谙割截制衣法,所以且著「缦衣’。
再者:搭衣、抽衣(穿脱袈裟)、捧持、折叠,也有一定的制式,同时还得诵持‘偈咒’。这些仪轨,在佛教仪式须知第三章(搭持衣具仪式)里,都有很详细的说明。在此,不多叙述了。
以上所说的一切,都是有关于‘袈裟’的传统规制。佛教东来以后,由于空间的转移、和时间的变迁,‘袈裟’的原本形象,已经有些破坏!现在的‘袈裟’:幅面已经缩小,质料日趋浮华;著用时也只是绕身一匝、披搭肩上便是了。
最后还须要向大家提示的一点,那就是‘袈裟’的功德。—据戒坛经说:‘五衣表断贪,净身业也。七衣表断嗔,净口业也。大衣田相,长多短少,表圣增凡减。并表断痴,净意业也’。又据悲华经说:‘佛于宝藏佛前,发愿成佛时,袈裟有五种功德。一者:入我法中,犯重邪见等;于一念中,敬心尊重,必于三乘受记。二者:天龙人鬼,若能敬此袈裟少分,即得三乘不退。三者:若有鬼神诸人,得袈裟乃至四寸,饮食充足。四者:若众生共相违背,含袈裟力,寻生悲心。五者:若持此(袈裟)少分,恭敬尊重,常得胜他’。(摘自释氏要览)
另据大般涅槃经说..‘龙得袈裟,各戴少分,即免金翅鸟之难’。地藏十轮经说:‘有一犯人,被判绑缚弃置旷野之间。头顶袈裟指许,得免鬼魅之难’。又经云:‘有一猕猴,趁僧不在,戏著袈裟;欢喜跳跃,失足堕谷,命终得生天上。后九十劫,得出世道’。阿含经说:‘破旧袈裟,不堪更用,悬于旷野山林;人畜鸟兽,若有见者,得种福善’。
‘袈裟’乃佛教之标帜,是圣人之表式,它的功德善利,岂是寻常可比?不怪清主顺冶皇帝赞叹它说:‘黄金白玉非为贵,唯有袈裟披最难’!
上篇:
下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