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20_180px;
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通知公告

袈裟和僧衣的种类

编辑:互联网 更新于:2017-9-6 阅读:

裁制‘袈裟’用的材料,叫做‘衣体’或‘衣材’。关于这一项,佛制也有一些规定。据善见律毗婆沙第十四所举示的,有‘驱磨、古贝、句赊耶、钦婆罗、娑那、婆兴伽’等六种材料。十住毗婆沙论第十六所举示的,有‘劫贝、刍摩、憍絺耶、毳、赤麻、白麻’等六种材料。磨诃僧祇律第二十八所举示的,有‘钦婆罗、劫贝、刍摩、俱舍耶、舍那、麻、牟提’等七种材料。更据四分律第三十九所举示的,有‘拘舍、劫贝、钦跋罗、刍摩、叉摩、舍冕、麻、翅夷罗、拘摄罗、嚫罗钵尼’等十种材料。

另外在十住毗婆沙论第十六及四分律第三十九曾经提到过‘粪扫衣’之名,这种衣服,在阿含部藏经说:它是从旷野间拾取包裹尸体用过的布块,或是其他破旧布缕,洗净之后缝合而成的。

‘袈裟’的种类,主要的凡有三种,它们是‘五衣、七衣、大衣’,点称为‘三衣’。现在把它们分别介绍于下:

一、‘五衣’:‘五衣’梵语‘安陀会’,义译为‘中著衣’。此衣是用五条布料,每条一长一短做成,共计十隔。

二、‘七衣’:‘七衣’梵语‘郁多罗僧’,义译为‘上衣’。此衣是用七条布料,每条两长一短做成,共计二十一隔。

三、‘大衣’:‘大衣’梵语‘僧伽黎’,义译为‘众聚时衣’或‘大衣’。此衣共分九品。—‘下下品’九条、‘下中品’十一条、‘下上品’十三条。这三品衣全是每条两长一短。‘中下品’十五条、‘中中品’十七条、‘中上品’十九条。这三品衣全是每条三长一短。‘上下品’二十一条、‘上中品’二十三条、‘上上品’二十五条。这三品衣全是每条四长一短。这九品大衣:‘下下品’九条,每条三隔,共计二十七隔。乃至‘上上品’二十五条,每条四长一短,共计一百二十五隔。

‘三衣’的用处:—‘五衣’是平常起卧时用的。也有说是工作时用的,所以它也叫做‘作务衣’。不过在我国来说,僧尼们在工作时,都穿著国式的裤袄,并未著用‘五衣’。‘七衣’是听经闻法、诵经礼忏、或是大众集会时用的,所以它也叫做‘入众衣’。‘大衣’是说法、论辩、羯磨,或是面见国王重臣时用的。

‘三衣’的缝裂方法,据磨诃僧祇律第二十八及四分律第七说:如果衣料细薄,也可以用两层三层四层合并缝制。

原始的‘袈裟’,本来是没有装配‘衣钩’的。据四分律第四十说:‘佛弟子舍利弗入白衣舍(俗人家),深恐风吹袈裟,脱肩落地’。由于这一因缘,佛才听许诸比丘们,在左肩胸前袈裟领边,穿钉钩纽,以便系牢袈裟。后来才演变成现在这样的‘如意’形的‘衣钩、衣环’。

‘三衣’的穿著,必须绕身三匝。并且可以视乎天气的冷热,随穿一件、两件、三件。如果夜里太冷,也可以把‘大衣’盖在身上。又五分律说:‘佛言:若出村入村,若草木钩衣破、风土污坌入叶中(叶即衣相),或日曝坏衣色,听为护衣故,聚落外翻著袈裟。若衣易坏,听颠倒著衣,上下安钩纽’。

123

上篇:

下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