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20_180px;
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通知公告

佛教常用器物--钵的由来

编辑:互联网 更新于:2017-8-2 阅读:

另据日僧无著道忠大师禅林象器笺‘器物门’说:‘“应量器”内累三个小钵,自大到小,总名鐼子。世尊成道,受四天王四钵,重(合)作一钵,外有四唇。今“鐼子”三,与“应器”重成四唇;盖本(来自)世尊故事’。

禅林象器笺‘器物门’又说:‘应量器又名“头钵”。|日用轨范云:“不得将头钵盛湿食”’。

古时代的‘钵’,还附有‘钵支’。所谓‘钵支’,就是支稳钵身以防倾斜、或使易于捧持的‘垫子、支架’之类。—四分律说:‘钵若不正,应作钵支’。又五分律说:‘比丘以钵盛食,著地翻之。佛言:听做钵支,用铜铁牙角瓦石竹木,除漆树,乃至结草著下,亦听。’

‘钵支’:在十诵律中又叫做‘钵枝’,在僧祇律中叫做‘钵鈙’。

‘钵’本来是出家人的必备之物,不能一日或缺的。不过佛教传来中国,我国僧尼未能实行‘乞食’生活,古今传戒‘戒场’,虽然都还宣扬律制,发给‘钵盂’,但却很少见人使用。时至今日,由于社会潮流激荡、生活形态变迁;出家人早已随顺凡情,烧柴洗米,炊爨渡日了。缅怀那种‘一钵千家饭,孤僧万里游’的云水生涯,又怎能不教人‘望佛兴叹’呢?

12

上篇:

下篇: